自序 語曰:「山群以山為龍,水群以水為龍」;又曰:「山上龍神 不下水,水裡龍神不上山」,是山水為堪輿之二大樞機,惟後世之 論龍神者,但以山之脈絡可尋者為龍神,而不知山與水各自有龍神 ,僅知山之龍而不知水之龍,遂使平洋水局之地,亦概以「山龍」 論之,謬矣,然曾、楊以還,鮮究此義,而古人云:「行到平洋莫 問蹤,只看水繞是真龍」,又云:「平洋大地無龍虎,茫茫歸何處 ?東西只取水為龍,扦著出三公」,是知「水龍」之說,由來尚矣 。 平洋水龍之法,未嘗無書,但曾、楊珍重不肯輕洩耳,自是厥 後,除楊公三大弟子曾、廖、劉三公之嫡裔,獨得秘奧外,而知者 蓋寡矣!竊以堪輿之學,自唐朝曾、楊以來,秘而不傳,已數千年 ,屢經喪亂,日就湮沒,深痛惜之,余既得先祖之秘傳,又生當堪 輿被人誤認為迷信之際,自宜以家傳秘學,編而成書,付諸剞劂, 以供同好,而廣流傳,俾使世人篤信堪輿,操是業者,亦不致再以 山上龍神與水裡龍神,混為一談也。 本書方式,採用圖示之法,務切實用,不尚空譚,讀者可一目 了然,無師自通,蓋如將書中奧義,簡練揣摩,勘察實證,自能深 契妙悟,融會貫通,而於「水龍」一道,思過半矣,然山川形勢, 神變無方,書上圖形,啟蒙而已,神而明之,仍存乎其人耳,膠柱 鼓瑟,按圖索驥,古有明訓,可不惕厲而戒懼乎!尚希讀者,留心 四顧,緩步重登,全憑眼力,細用心機,察其老嫩精粗,審其生旺 休廢,斟酌高低,參詳情意,因往以推來,鑑古以證今,追尋仙跡 ,看格尤勝看書,法度固難盡述,機關須自變通,當舉一,觸一類 而長萬類,庶可盡其妙用,不致執一而不通也,是為序 民國四五年丙申夏月江西 曾子南 謹撰於台灣省新竹縣竹東鎮商華街七二號寓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