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德克巴萊的原點-
    真實記錄了賽德克族的耆老們
    記憶中的那段霧社事件的回憶,
    更充分表現出原住民既有文化。


    如果你看過漫畫巴萊
    還有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觀眾
    這部片將是你更加進階必看的紀錄片
    -賽德克巴萊-導演 魏德聖

    影片簡介:
    1998年,魏德聖初次接觸邱若龍手繪漫畫《漫畫巴萊》,
    之後認識籌拍「Gaya,1930年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的邱若龍,
    毛遂自薦:「我不要半毛錢,讓我跟拍好不好?」
    所以我們看到了導演邱若龍記錄了霧社事件的口傳歷史,
    也進而讓導演魏德聖完成了台灣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 巴萊電影中
    馬赫坡-莫那魯道 與 屯巴拉社-鐵木瓦力斯 的恩怨情仇
    看似殘忍粗暴的「出草」背後所藏的原住民信念
    紋面的工具、順序及所代表的社會象徵
    有別於電影,賽德克族訴說故事般的歌謠及舞蹈
    森林中聽靈鳥Sisin的叫聲代表的意義
    讓賽德克族人給你真正的解答

    ★收錄1930年大阪朝日新聞所拍攝真實記錄片段
    ★所有講述「霧社事件」皆為真實親眼目睹的參與者
    ★說明賽德克族文化中「GAYA」「紋面」「出草」的存在意義

    【劇情簡介】
    ★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收錄1930年大阪朝日新聞所拍攝真實記錄片段
    ★所有講述「霧社事件」皆為真實親眼目睹的參與者
    ★說明賽德克族文化中「GAYA」「紋面」「出草」的存在意義

    數千年以來賽德克族遵守祖先的遺訓-「GAYA」
    男獵女織生存於台灣中部高山,
    臉上的紋面不只是個人成年的標誌,
    更是死後祖靈能否認識,
    進而回到最後的歸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
    但自從國家體制介入後,
    日本政府所設下的各種嚴格限制,
    使得賽德克族人賴以維持秩序的「GAYA」不再,
    失去一切的賽德克族人,也因而導致了1930年「霧社事件」的發生
    便是賽德克族人為了找回-「GAYA」所做的最後努力。

    本片導演探訪了霧社事件後,還依舊存活的賽德克族人,
    描述了當初親眼目睹的一切及耳聞的事件過程。
    還特別收錄了日本朝日新聞當初所拍下的無聲黑白影像,
    在不同的角度,看整個霧社事件的全貌。

    導演簡介
    邱若龍
    1990年 出版《霧社事件》調查報告漫畫書
    1991年《泰雅族母語教材》以及神話故事插畫;原住民部落圖勝設計
    1995年 凱達格蘭貢寮遺址搶救活動及其生活服飾與聚落復原設計
    1998年 拍攝十六厘米紀錄片《GAYA 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
    1999年 十六厘米紀錄片《GAYA 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
    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01年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原住民族展覽室各族圖像數禎
    2004年 公共電視「風中緋櫻」的美術指導。
    2005年 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動畫影集─「原知原味」導演
    2008年 電影「海角七號」-歷史顧問
    2010年 「魔蹤傳奇」-編劇指導
    2011年 電影「賽德克巴萊」-美術顧問


    平面設計 蕭青陽工作室
    2010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故事島》
    2010 第2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 《故事島》

    【商品規格】
    ◆光碟版本:DVD
    ◆影片類別:紀錄片
    ◆影片級別:輔導級
    ◆聲音格式:DOLBY DIGITAL 2.0
    ◆發音語言:賽德克語
    ◆字幕選擇:中文
    ◆光碟片數:共1片
    ◆片長時間:10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