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商店
今日商品數 721
評價分數 (426)
留言版 (26)
瀏覽人次 (17627)
購買人次 (224)
.商品所在地 新北市
訂閱商店電子報與EDM
看所有商品列表 »
看最新上架商品 »
貨到付款專區 »
711超商取貨付款 »
全家超商取貨付款 »
萊爾富超商取貨付款 »
歐美加二手書館
歐美加新書館
Ω 歐美加紅茶咖啡館
歐美加書畫館
商店介紹
購物說明
購物車
留言版 (26)
客服
回首頁
歐美加書店
 
PChome > 商店街首頁 > 書籍與雜誌 > 歐美加書店 > 工商企管類書籍
 


〈商品編號:M18011508〉
獲得現金積點:4 (1點=1元) 說明
15天鑑賞期
給予買家商品15天鑑賞期,品鑑商品更充裕
退貨無負擔
黑貓宅急便到府收件退貨商品,退貨便利無運費
假一賠二
非真品承諾商品退款再賠償該商品金額
(詳見說明)
 

當世界又老又窮(全新)




作者泰德•費雪曼
譯者黃煜文
推薦楊志良(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胡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
裝訂精裝 出版日2011/10/21
頁數464 出版社天下文化
開本14.8*21軟精 ISBN 9789862168264
重量609g
建議售價 $450
一次付清特價 7 折 315
付款方式 
超商付款
萊爾富取貨付款 取貨付款
貨到付款
運  費單店購物車滿 490 元(含)以上免運費,未滿者自付運費
宅配 60
郵局 60
7-11取貨付款 60
7-11純取貨 60
全家取貨付款 60
全家純取貨 60
萊爾富取貨付款 60
萊爾富純取貨 60***
商品如需寄送至台灣本島以外,請先行與店家聯繫運費金額
商品所在地 新北市
  
加入追蹤加入追蹤 留言版留言版(26)
分享到
 
★楊志良(亞洲大學講座教授)、胡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專文推薦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黃孫權(破報總編輯)、詹宏志(PChome Online董事長)、管理學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強力推薦!
★一出版即位居美國商管書及非文學兩大書類暢銷書榜
★CNN、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專訪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科克斯評論》、《高速企業》等專文推薦介紹
台灣、日本、南韓、義大利及西班牙,目前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群。
預測到了二0五0年,六十歲以上的中國老人若自行組成一個國家,則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印度和中國本身。
面對即將而來的老人海嘯,你,做好準備了嗎?

當過少的年輕人必須供養眾多的老年人時,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當家庭人口逐漸減少,家中的老年人將何去何從?
國家需要數百萬名年輕工人,但在國內遍尋不著時,該如何處理?企業如何爭取年輕員工加入?公司為什麼要捨棄那些老年員工?
人口變遷將如何創造或消滅整個產業?社區與國家要如何調整以因應老年公民的不斷增加?誰將受害?誰將獲利?
你也許知道,世界上的人口正在老化,但你可能不知道有多快。到了二○三○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十億人。這是人類歷史上頭一遭,五十歲以上人口的數量超過了十七歲以下人口。
台灣目前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面對小孩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的必然趨勢下,不僅個人、企業、社會與國家,都應好好正視老化世界的來臨,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當世界又老又窮》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尤其是你:
☆你的子女是否比你的兄弟姊妹還少?
☆你是否一直希望自己的外表看起來年輕漂亮?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你知不知道有些人原本計畫退休,但現在卻無法退休?
☆你現在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嗎?
☆你的公司是否在國外僱用年輕勞工,卻強迫國內的老年勞工退休?
☆你之所以投資海外市場,是不是因為這些市場像極了「幾十年前的台灣」?
☆你的成年子女是不是搬回家裡跟你同住?你了不了解老年化世界對他們有何影響?
☆你的公司是不是有兩種薪資等級,一種供老年員工使用,另一種供年輕員工使用?
☆你對七十五歲到一百歲的人有何期待?如果你是這個歲數,你希望自己能做什麼?
泰德•費雪曼為著名新聞工作者,他生動而機智地報導了世界各地的老年化現象,同時也詳實訪談許多家庭、僱主、員工、經濟學家、老人病學家、政府官員、醫療專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與小企業主。在這本及時、精采而且重要的作品中,作者揭露了全球老化令人震驚而彼此連鎖的影響,也解釋了國家、文化與重要的人際關係何以因此有了變化。
 
泰德•費雪曼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著名新聞工作者,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中國企業無限公司》(China, Inc.)。他的文章與報導刊登於許多世界知名的報章雜誌上,包括《紐約時報雜誌》、《今日美國報》、《錢雜誌》、《國家地理雜誌》、《星期日泰晤士報》與《芝加哥雜誌》等等。他經常參與重要的廣播節目,而且在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臺(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的「市場」(Marketplace)與「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節目擔任評論員。費雪曼擔任史丹佛大學長壽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同時也是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Dartmouth’s Tuck School of Business)的全球管理人才計畫主任兼講師。他也是一名演說家,聽眾廣布世界各地。費雪曼曾經在日本和印尼工作與生活,現居芝加哥。

黃煜文  
 

  1974年生。專職譯者,譯有《耶路撒冷三千年》《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金錢與權力》《如何改變世界》與《最純潔的種族: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

為什麼大家不喜歡老人

  我們有許多人認識一些健康、積極、有活力的老人,他們與一般對老人抱持的負面觀點形成強烈的對比。然而,這些老人爭取尊嚴的對象不僅限於年輕人,也包括他們自己。一些研究顯示,籠罩在刻板印象下的老人,往往容易產生刻板印象的特質。一旦說服他們相信,老人的記憶力就是比較差或是無法像以前一樣做數字運算,則他們的記憶力與算術表現真的會變得比較差。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湯瑪斯.赫斯(Thomas Hess)找來一群六十歲到七十歲的老人,將他們分成兩組,測試他們的記憶力。第一組在接受測試之前,赫斯先告訴他們,因為他們的年紀比較大,因此他們的表現通常會比較差。他的實驗目的是要讓這群老人感覺到舉辦測試的人對年老的受試者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的表現會不好。赫斯表示:「這種狀況應該是老人每天生活經驗的一部分,他們會在意別人對他們的工作表現的負面看法―而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感受也加強了這種負面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實驗者卻盡量不讓第二組感覺自己受到輕視。結果,不僅第一組表現得比第二組差,而且表現落差最大的是那些教育程度最高的老人。赫斯表示:「〔這場實驗的〕正面意義在於,那些未受到輕視的老人,或者是那些身處於對老化抱持正面觀點的環境的老人,他們較為活躍,而且在記憶力的表現上相當傑出……這項實驗傳遞很清楚的訊息,負面的社會因素對於老人的記憶表現有負面影響。」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貝卡.雷維(Becca Levy)與她的同事針對七十歲到九十六歲的美國人進行了三年的研究,有了驚人的發現:老年人對於老化的刻板印象會對他們自身的感官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老人因此有很好的藉口抱怨自己的聽力喪失;聽力喪失是最常見的老化症狀之一。但是,耶魯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這三十六個月以來,對於老化的看法最負面的老人,聽力喪失也最嚴重。雷維觀察其他文化後發現,老人如果生活在較不受輕視且較受尊崇的國家,聽力的喪失較不嚴重。

  因此,老人的刻板印象是積極的、中立的與消極的態度的複雜混合。一味認為老人是溫情的與體貼的,或認為他們是毫無用處的與無能力的,這些看法其實與最粗魯的侮辱一樣,都是以偏概全。雖然每個文化對老人的刻板印象略有不同,但混合起來的觀點似乎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哈佛大學的艾美.卡迪(Amy Cuddy)與其他研究者進行的研究,觀察大約二十四個不同的美國社會團體對老人抱持的態度:亞裔美國人、殘障人士、街友等等。不只一個團體形容「老人」是極具溫情的,但欠缺能力。唯一兩個得到類似形容的團體是殘障人士與「智能遲緩」人士。其他的研究則顯示,與年齡有關的刻板印象要比性別的刻板印象更為根深柢固。年老的男性與女性都被形容成較不具野心、較不具責任感與「較女性化而較不男性化」,無論與年輕的男性或女性相比都是一樣。

跨文化的老年歧視
  在一項針對比利時、哥斯大黎加、以色列(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日本、香港與南韓大學生的態度進行的跨國研究發現,每個地方的大學生都認為老人具有溫情、缺乏野心而能力不足。每個地方的年輕人也認為老人的地位較低。一項以香港為主要對象的研究顯示,年輕人對老人的態度尤其帶有貶抑的味道。卡迪說:「老年歧視是跨文化的。」

  卡迪與她的同事表示,現代性或許是老年歧視的禍首。當社會從農村走向城市,工業化從各方面降低了老人的地位。工業化延長了老人的壽命,增加了老人的數量。工業化也訂定退休制度,認為老人不再是具生產力的參與者。現代化使人們在年紀增長的同時,技術也跟不上時代,老人因此在新領域中毫無容身之地,成了僱主急欲擺脫的麻煩。現代化也讓年輕人處於流動狀態,它創造了一個變化無常的階級,切斷了年輕人與年老親戚的連繫,使其無法得到老人實際與情感上的援助。與這些變遷息息相關的,是老人以往身為智者的角色遭到剝奪。書籍、報紙、電子媒體與同儕都能讓年輕人知道最新資訊,反觀老人的記憶及其口述傳統,已不再具有知識的價值。

  卡迪的分析清楚說明世界人口老化的背景態度,而實際上這種現象即將到來。

  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心理學家,同時也是退休教授的吉姆.薛曼(Jim Sherman)表示:「我們知道刻板印象根深柢固,即使有許多反面證據,人們也依然奉行不悖……而且就算我們年老,我們也仍然認為老年尚未降臨到自己身上。」薛曼一臉白鬍子,滿頭白髮,他在一九六○年代初大學畢業,然後執教四十多年。「我的朋友談到老人時通常指的是八十幾歲的人,但是,嘿,醒醒吧,我們已經是老人了。」

  薛曼與幾名學術界人士曾在歐巴馬(Barack Obama)競選總統期間為其出謀劃策,他們致力於改變保守派美國人對民主黨、城市居民與少數族群的刻板印象。如果種族和性別歧視與老人的刻板印象是類似的,那麼社會的年輕人與老人長期以來便一直處於負面的態度與日常實踐之中。

  同樣地,只要觀察一下亞利桑那州的圖森―美國退休人士的首選之地―就可以發現老人越集中,對老人的負面刻板印象也就跟著放大。當地人強烈而嚴厲地抨擊老人造成交通打結,他們也「鄙視」老人左右了當地的政治辯論,例如要求減稅與削減教育經費。

我們為什麼害怕老人
  羅伯特.巴特勒(Robert Butler)是一名領導先驅的老年醫學家,他於二○一○年去世,享壽八十三歲。從一九六○年代末以來,巴特勒撰寫了大量有關老年的作品,並且提出了「老年歧視」(ageism)這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他也是國際長壽中心(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er)的創立者、主任與執行長,這座中心是世界知名的老年問題研究與提倡機構。巴特勒於二○○六年寫道,對老人的苛待「源自於人類對晚年無法逃脫的脆弱而產生的深刻關切與恐懼」,而這些情感「轉變成輕蔑與忽視」。他認為,在我們歸類與貶抑老人的時候,也透露出「人性固有的」原始事物。如果巴特勒這位受過訓練的精神科醫師是對的,那麼苛待老人就如同嫌惡痲瘋病患一樣。我們害怕如果自己太過靠近或伸出援手,我們就會變得跟他們一樣。然而,就痲瘋病的例子而言,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光是經過痲瘋病患身旁並不會染上痲瘋病。以老人的例子而言,則不可避免是真實的。因此,老年歧視無所不在。
台灣現況│正視世代的不公義 楊志良
推薦序│我願意活著 胡勝正
威廉老爹,你老啦
導論│老年化的新世界
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能發現老年化的跡象俯拾皆是。孩子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世界各地幾乎都是如此。人口老化是個人的、在地的與全球的,我們必須以個人的、在地的與全球的角度進行調適。
第一章│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問候,上帝的等待室
美國各州就像一個被眾神賦予永恆生命卻未能永保青春的人。佛州之所以能預示未來,其中一項原因是,它擁有的老年人口是五十州中最多的。
第二章│長壽簡史
沒有別的辦法比生對時代、生對地方能讓人活得更久。教育、公共衛生、都市生活與人權的進步,以及傳染病的消除,給予人類長壽的喜樂與悲傷。
第三章│老年失憶症:在西班牙發現老化
西班牙是歐盟最長壽的國家。西班牙人典型一天五到七餐的習慣,使人們維持很好的能量補充與社會關係。老化影響了全西班牙,民眾的老化已成為固定不變的公共議題。
第四章│我們如何持續老化?
人的能力開始急速衰退是從五十歲左右開始。衡量老化的方式之一,是對壓力的回應,以及回復原狀的能力。
第五章│日本,太陽消失的國度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日本人是最晚婚的。日本與義大利、西班牙、南韓及台灣構成世界上最老的國家群。
第六章│欺騙死神
壽命延長的趨勢實際上還會持續多久?各種意見層出不窮,內容之多反映了預測的困難。針對老化的長期未來爭論不休的人士,倒是對一些明確事實具有共識:老年人與極老年人的數量不斷攀升,我們必須努力思索,這些變遷將在未來數十年對個人與全體造成什麼影響。
第七章│螺絲之都的曲折命運:伊利諾州洛克福德
在今日的洛克福德,重新找份新工作通常意謂著要學習醫療照護的技能。當製造業工作在已開發國家中消失時,推動民眾成為中產階級的力量也隨之減弱。
第八章│脆弱、備受呵護、虛弱、仁慈、煩人、甜蜜、昂貴、睿智、孤獨與格格不入:我們如何看待老人?
抱怨社會忽視老人,這種說法很快會成為一種荒謬,因為往後社會絕大多數人將會是老人。然而,年齡歧視發生在每天的社會環境、商業與工作場合中。籠罩在刻板印象下的老人,往往容易產生刻板印象的特質。
第九章│中國:還沒來得及富有就垂垂老矣?
如果這些超過六十歲的中國老人自己組成一個國家,則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印度與中國本身。當數億中國老人構成的巨浪來臨之時,世代之間的關係將決定中國的命運。
...未完待續…#XX#

    政策宣導

  • 為防治動物傳染病,境外動物或動物產品等應施檢疫物輸入我國,應符合動物檢疫規定,並依規定申請檢疫。擅自輸入屬禁止輸入之應施檢疫物者最高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應施檢疫物之輸入人或代理人未依規定申請檢疫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 境外商品不得隨貨贈送應施檢疫物。
  • 收件人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未將郵遞寄送輸入之應施檢疫物送交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銷燬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詳情請見 歐美加書店 購物說明
如對本產品有任何問題,請洽 歐美加書店 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