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 馬捷爾 Lorin Maazel 演出 紐約愛樂 New York Philharmonic

2007年夏天,紐約愛樂收到一封前所未有的邀請函,
韓戰結束50多年後,北韓首次邀請美國樂團到北韓演出;
2008年2月紐約愛樂赴約,與世界共同體驗歷史的一刻,
當樂團演出韓國民謠「阿里郎」時,不禁讓全場聽眾眼眶泛紅,
一切的仇恨,透過音樂,在此刻化為烏有。

  北韓與美國始終處於敵對狀態,自美國與蘇俄的「冷戰」結束之後,北韓公認是國際社會最難以預測的火藥庫之一。前陣子受矚目的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親自前往北韓,被囚禁在北韓的兩位美國記者因而獲釋。而紐約愛樂,在2008年2月26日北韓的演出,更可以形容為「入虎穴」。之所以選上紐約愛樂,關鍵在於這個交響樂團是北韓政府點名的。北韓方面也宣佈,當天將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文藝表演活動,歡迎紐約愛樂的來訪,此舉令全世界對這場音樂會相當期待。

  包括團員、工作人員、媒體近300人浩浩蕩蕩地搭乘專機抵達平壤,團員在踏上平壤的土地之際,共同想法是「我們做夢也沒想過會去北韓」。光是馬捷爾率領紐約愛樂成員在停機坪的大合照,就是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了,更不用說此行的目的 一場水準之上的音樂會。

  這張DVD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2008年2月26日紐約愛樂在東平壤大劇院的音樂會實況錄影,會場兩邊豎立著美國與北韓的巨幅國旗,其中許多人佩帶印有北韓國父金日成肖像的徽章,即使金正日並沒有出席音樂會依然不難看出這場音樂會的不尋常。這場錄影不僅畫質清晰無比,曲目也經過一番挑選,首先以北韓國歌「愛國歌」與美國國歌「永遠的星條旗」開場,最後以大韓民族傳唱超過600年的韓國民謠,「阿里郎」做為結尾。

  或許是國情不同、或許是共產主義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特色,絕大部分聽眾都始終是板著臉孔、正襟危坐的,直到「阿里郎」一出現,台下冰凍似的反應才似乎有了融化的跡象。最後台下的聽眾不僅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鐘,也向台上的團員揮手道再見,而台上的樂手也以熱情的揮手回應,這個畫面相當令人感動,這不僅是空前,也恐怕是絕後。

  DVD的第二部分則是名為「美國人在平壤」的紀錄片,紀錄這場音樂會從誕生到完成的種種細節,以及一些團員的心得訪談,精彩程度不輸給音樂會本身。這份紀錄片透露出很多訊息,其中是讓我們一窺北韓這個神秘的國家。即使是看著城市的街景,那已經是很難得的體驗,這是一個樂手獨自離開下塌飯店幾百公尺而已,就會被警察限制返回,不准與市井小民聊天談話的國度,即使如此,紐約愛樂的團員還是與接待人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雖然他們此次出訪北韓是當今困難度最高的政治冒險活動,或許至今他們也不清楚這趟北韓之行是否改變了什麼,但是樂團總監柴林.梅塔在紀錄片的最後所說的這幾句話,或許也是大部分紐約愛樂團員的內心話:「我不知道,在我們離開了之後,我們的新朋友們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我很想知道。」

曲目
1. 北韓國歌「愛國歌」
National Anthem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Aegukka"
2. .美國國歌「永遠的星條旗」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3. 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序曲
Prelude to Act III (Lohengrin)
Richard Wagner
4.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Antonin Dvo?ak
5. 蓋西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An American in Paris / George Gershwin
6. 比才:「阿萊城姑娘」組曲第二號
「法蘭德爾舞曲」
Farandole (from L’Arlesienne Suite No. 2) Georges Bizet
7. 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
Overture (Candide) / Leonard Bernstein
8. 傳統朝鮮民謠「阿里郎」
Arirang (traditional)

附加紀錄片「美國人在平壤」紐約愛樂北韓之行
Documentary. Americans in Pyongyang :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s trip to North Korea / director, Ayelet Heller

~破冰之旅~
紐約愛樂在北韓
徐鵬博 文

  如果我是西洋現代史教科書的編審者,我會把這場音樂會列入教材之中,它太重要了,而且有點不真實。這是紐約愛樂第14589場演出,也是紐約愛樂在北韓的第一次演出。

  一直到截稿為止,北韓與美國(或者應該說,以美國為老大哥的『自由世界』)始終處於敵對狀態,自美國與蘇俄的「冷戰」結束之後,北韓公認是國際社會最難以預測的火藥庫之一(核武問題一直是個關鍵)。前陣子頗受矚目的一則新聞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親自前往北韓、做足面子,被囚禁在北韓的兩位美國記者因而獲釋。這麼說來,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紐約愛樂,在2008年2月26日晚間於北韓首都平壤的東平壤大劇院(East Pyongyang Grand Theatre)演出,更可以形容為「入虎穴」。

  如果您還有印象的話,2008年2月11-13日紐約愛樂來台,在台北與高雄總共演出三場。國內報載提到這是他們由音樂總監馬捷爾率團抵台的久違演出(馬捷爾於2002年接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一職)。沒錯,這趟紐約愛樂的亞洲巡迴演出確實吸引全世界各大媒體的目光,CNN為此製作超過一小時的專題報導;不過焦點並不在台北和高雄,也不在之後的香港和北京,而在結尾的平壤。紐約愛樂並非第一次擔負外交的重責大任:早在1959年,指揮伯恩斯坦曾經以文化交流之名,率領紐約愛樂到前蘇聯演出(不能否認也有一絲展示國力的意味),那次他們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地巡迴三個星期,前蘇聯的機關報「真理報」對他們精彩的演出大表讚嘆不已,而蕭士塔高維契更是親自出席伯恩斯坦演出其第五號交響曲,演出結束之後還上台祝賀。

  美國與北韓長期處於緊張的衝突關係,即使是2007年六方會談完成之際,沒有人能說得準兩國之間實際上是否不再交惡。會談之後,美國與北韓的六方會談團長在德國柏林進行會晤時,北韓的團長,也就是外務省副相金桂冠向美方代表、美國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希爾(Christopher Hill)提出,基於文化交流,北韓(由朝鮮文化省和藝術交流協會)有意邀請美國交響樂團前往平壤演出,美國國務院確認了來自北韓政府的邀請函,而華府對此項善意樂觀其成,因此紐約愛樂在兩國的共識之下順利成行。之所以選上紐約愛樂,關鍵在於這個交響樂團是北韓政府點名的。北韓方面也宣佈,當天將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文藝表演活動,歡迎紐約愛樂的來訪;而北韓國營電視台將會現場直播紐約愛樂在平壤的音樂會。想當然爾,對於這場音樂會現場直播有興趣的,不止北韓而已。

  包括樂團的樂手、工作人員、行政人員與外國媒體記者,近300人浩浩蕩蕩地搭乘韓亞航空公司的包機,於25日下午自北京抵達平壤,向來巡迴世界演出經驗豐富的樂團成員,在下飛機、踏上平壤的土地之際,難掩心中的興奮,許多人心裡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