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佛門-滁州琅琊寺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原名""寶應寺""、""開化寺"",因寺建於琅琊山上,又稱""琅琊寺""。琅琊寺創建於唐大歷年間(766-779),唐代宗賜名為""寶應寺""。北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內修建""御書閣"",珍藏""四朝御書""。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為""開化禪寺""。北宋慶歷六年(1046),智仙和尚為滁州知州歐陽修在寺北興建醉翁亭。元末毀於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國時部分被毀;光緒三十年(1904)後重修。琅琊寺在宋代屬禪宗。清嘉慶年間,皓清法師任住持,改為律宗。琅琊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樓、悟經堂、念佛樓、地藏殿、韋馱殿、明月池(放生池)明月橋、明月觀、酴酉糜軒、上客堂、攬秀堂、清風亭、三友亭、環翠亭、翠徽亭、無梁殿、香積廚等。

教觀總持-天臺山國清寺
公元575年,智者大師率弟子到天臺,結茅為庵。陳宣帝為大師敕建修禪寺。後寺荒廢。隋開皇十八(598)年建天臺山寺。國清寺代久年湮,屢毀婁修,現存主要建築均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進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國清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內有鍾樓、鼓樓、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文物室、妙音堂、齋堂、方丈樓、迎塔樓、修竹軒、禪堂、靜觀堂等。寺前東側小山上有隋塔,是隋煬帝遣司馬王弘為智者大師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師的肉身塔院。離隋塔不遠,還有一行墓。

海天佛國-普陀山寺
位於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最東邊的一個秀麗的小島。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應化的聖地。據佛教史籍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59)有一印度高僧來此參拜,親眼看到觀音菩薩現身說法,並授以七色寶石。故稱此為觀音顯聖地。大中十二年(858)[一說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萼)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歸國時途經普陀,幾次欲登舟東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於是,即在普陀山東南角海邊建起""不肯去觀音院""供俸該像。自此,普陀山成為觀音普薩的道場,開始創建佛寺。此後歷代皆有興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還有七十餘庵和許多茅蓬,世稱""海天佛國"" 。

佛國仙城-九華山寺廟
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道場而聞名於世。地藏菩薩俗姓金,原為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王族,唐時渡海來到中國,幽栖九華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為食,後置地構宇,形成一大伽藍(即化城寺)。後世相傳金地藏是地藏菩薩示現,九華山遂以地藏菩薩道場著稱。


區碼:ALL
分級:普遍級
時間:約110分
字幕:中文
發音:國語
螢幕:比例4:3
View my A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