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以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數以萬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成為壯麗的奇觀。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得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彷彿一生…

凱薩獎得主訪談:
最佳音效 Laurent Quaglio(Createur sonore音效創作者) Bernard Leroux (Mixeur混音師) Philippe Barbeau (chef operateur du son音效製作者)
這是一部非比尋常的影片。導演們動念拍攝昆蟲世界,這想法真是既美妙又瘋狂。我知道這工作將會非常繁重,況且實際的製作期是非常有限的。我覺得自己就像在礦坑裡挖地道的工人,一剷一剷地緩慢前進。因為我們是歷經千百次的實驗才找到適用的音效,然後一點一滴地完成整個製作。聲音要與影像配合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昆蟲在大自然中的某些舉動所發出的聲響是我們聽不到的,而我們卻必需自然地呈現出符合影像的音質。例如,要製造螞蟻互碰觸角的音效是極不容易的,因為這個動作本身對人類而言無聲無息。我們該如何呈現這種感覺?最後,那個窸窣的聲音是我用手指磨擦乾燥葉片所製造出來的。 在拍這部電影時,我們並沒有同時錄製畫面及聲音。我曾拍攝過鳥類與哺乳類,牠們對人類非常敏感;現場的人越少,我們越容易收音。但我從未錄製過昆蟲的聲音,更何況根本不知道該上哪兒找呢!所以基本上我們不僅得自創聲音,更需要高科技的配合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這部影片是以聲音來傳達影像的意義;例如仰賴音效來突顯螞蟻行走的步伐或是天牛纏鬥時的緊張感。其實我們做的不過就是訊息的傳達:用聲音來表達情緒,讓觀眾們感受我們想要傳遞的。我還記得在一次公開放映會有一個小女孩告訴我,從此不能走在草地上了,因為那是昆蟲居住的地方。這是一部沒有註解的影片,因為我們認為出色的音效就是最好的影片註腳。我們很滿意自己的工作,並為這部片感到驕傲!

最佳音樂 Bruno Coulais(Compositeur作曲家) 我很慢才開始進行音樂的創作,因為我需要先去瞭解這部影片的情境。而這次音樂製作與其它影片的不同點在於我和羅倫(Laurent:音效創作者)能夠合作無間,讓音效與音樂緊密連結。與導演克勞德及瑪莉(Claude et Marie)工作,你立刻知道他們對音樂有相當的認識,對影片配樂也有深刻的想法。他們從不規範我的風格,不過期間我們針對音樂不斷地溝通討論。我不太喜歡由電影配樂來引導觀眾的思考模式;例如某些影片中,當特定的音樂響起時,就暗示你應該感到害怕。我個人傾向擺脫意識的影響,而取純粹聽覺的震撼。我喜歡在影片初始使用幼童的歌聲,因為它不僅純真、饒富詩意,有時甚至令人感到有些傷感。尤其是讓法國小孩唱英文歌,因為口音的關係,讓這首歌在英語系國家的人耳中聽來就像在聽一首古英語民謠。 我、克勞德及瑪莉決定要訂出這部影片的主旋律,讓影片有和諧感,並藉由多樣化的音樂種類讓影片更豐富。如我們使用打擊樂來陪襯毛毛蟲的行走,其中各種不同的鼓聲製造出有如火車駛過鐵道的效果。天牛打鬥時無聲的畫面本身缺乏力量,但加上音效及配樂之後,就讓人覺得連小小的昆蟲都像巨人般威猛。蝸牛兩情繾綣的畫面,我們藉瑪莉•柯貝亞琪的女中音娓娓道來,時而迴升盤旋時而低語呢喃。或是用童音搭配女中音,呈現另一種蛻變後的清新感。
當今的電影很喜歡將影片剪接得非常瑣碎,認為這即是現代感、節奏感。但我認為,節奏其實是與動作互相應對的,本片即在瑪莉•喬瑟芬(Marie-Josephe)的剪接下呈現應有的節奏感。 本片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部劇情片,也是一部紀錄片。而它之所以成功,即因它沒有加入任何註解旁白,將劇情交給音樂與音效表現。這部影片讓我學習到:我們身旁的一事一物都是值得去發掘觀察與探討的。而一部電影最終極的意義,就是期許人們能夠因它而成長。
最佳剪接 Marie-Josephe Yoyotte / Florence Richard(Monteuse剪接師)
導演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呈現出一般電影劇情片的感覺與張力。例如蝸牛接吻的鏡頭,也是經過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反覆觀看這幾個畫面,最後才組合成這一幕相親相愛的甜蜜影像。這是一部充滿感情與詩意的影片,讓人看了之後會開始對昆蟲世界感興趣;這將是一部可以永久流傳的影片。

最佳攝影 Realisateur 導演 Claude Nuridsany Realisatrice 導演 Marie Perennou 我們每完成一段編劇時,就會思考該如何讓它具體呈現。結論是:拍攝這部片亟需一部可以近距離拍攝的攝影機,或是讓攝影機能夠任意移動、方便取角度的機器,以便我們清楚地看到牠們的特徵、動作,而不至於成為鏡頭前的一個小黑點。
我們使用不同的打光技巧,例如具濃密感的劇場燈光、戶外的自然光等。我相信我們剪接完成的這些片段,不會讓人感到絲毫不自然。我們最自豪的是:當觀眾在欣賞影片時,因為影音的自然呈現,讓他們完全不覺這是複雜高科技的產物。
最佳製作 Jacques Perrin(Producteur製作人) 其實還沒和克勞德及瑪莉(Claude et Marie/導演)接觸前,自己也從沒想過會去製作一部關於昆蟲世界的影片。這部影片的主題相當新穎:昆蟲的一天。就如同劇本中所云:白天是春天,中午是夏天,下午是秋天,晚上是冬天。這是非常有創意的想法;拍攝對象也是我們早已認識但並非完全熟悉的昆蟲,加上我對即將使用的拍攝手法非常好奇,因此決定參與製作。
我覺得導演們不僅是科學家更是詩人,雖然實際上他們用三年的時間拍攝,但之前卻已經過十多年的觀察與資料累積,所以我認為它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影片。這部影片沒有任何旁白,兒童們很容易就會進入畫面的世界。不需特別標顯昆蟲的名稱,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並產生想要獲取更多知識的念頭。因此許多學校或老師選擇播放本片給學生們看,它讓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產生共鳴,並進而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