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商店
今日商品數 721
評價分數 (426)
留言版 (26)
瀏覽人次 (17627)
購買人次 (224)
.商品所在地 新北市
訂閱商店電子報與EDM
看所有商品列表 »
看最新上架商品 »
貨到付款專區 »
711超商取貨付款 »
全家超商取貨付款 »
萊爾富超商取貨付款 »
歐美加二手書館
歐美加新書館
Ω 歐美加紅茶咖啡館
歐美加書畫館
商店介紹
購物說明
購物車
留言版 (26)
客服
回首頁
歐美加書店
 
PChome > 商店街首頁 > 書籍與雜誌 > 歐美加書店 > 工商企管類書籍
 


〈商品編號:M19905516〉
獲得現金積點:3 (1點=1元) 說明
15天鑑賞期
給予買家商品15天鑑賞期,品鑑商品更充裕
退貨無負擔
黑貓宅急便到府收件退貨商品,退貨便利無運費
假一賠二
非真品承諾商品退款再賠償該商品金額
(詳見說明)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作者: 葛尼奇, 李斯特
原文作者:Uri GNEEZY,John A. LIST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2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建議售價 $380
一次付清特價 75 折 285
付款方式 
超商付款
萊爾富取貨付款 取貨付款
運  費單店購物車滿 490 元(含)以上免運費,未滿者自付運費
宅配 60
郵局 60
7-11取貨付款 60
7-11純取貨 60
全家取貨付款 60
全家純取貨 60
萊爾富取貨付款 60
萊爾富純取貨 60***
商品如需寄送至台灣本島以外,請先行與店家聯繫運費金額
商品所在地 新北市
 

貨到通知我貨到通知我
加入追蹤加入追蹤 留言版留言版(26)
分享到
 

內容簡介
沒搞懂誘因之前,別靠直覺做決策!
 善用現場實驗經濟學,精準決斷事物的因果脈絡。

  事情的結果為什麼和你當初想的不一樣?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想要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本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名人推薦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明仁 專文導讀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王道一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李維特 專序推薦

   「李斯特的現場實驗研究具革命性意義。」--蓋瑞•貝克,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葛尼奇是先鋒開拓者,他的研究推倒了實驗室和真實世界的高牆。」--艾爾文•羅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王道一,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真正的天才總是獨具慧眼,李斯特和葛尼奇是真正的天才,也是真正的開拓者,他們的貢獻可說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創新成就之一。」--史帝文•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行為經濟學的創新,幾乎都有葛尼奇和李斯特的身影,尤其是他們在敏感而隱晦的經濟學領域裡的探索。」--丹•艾瑞利,《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關於歧視、性別差異是先天或後天、如何消弭學業成就差異以及其他重大問題,想要尋求解答,本書都是豐富的參考資源。」--泰勒•柯文,《中午吃什麼?》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尼奇(Uri GNEEZY)

   生長於以色列。在特拉維夫的街頭初識賽局理論的奧妙。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經濟學教授。

李斯特(John A. LIST)

   生長於威斯康辛的藍領階層家庭。從棒球卡交易開啟他的經濟學現場實驗研究之路。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

   他們兩人在實驗室研究之外另闢蹊徑,以現場實驗觀察人在自然環境下的真實行為反應。現場實驗為行為經濟學打開全新視野,諾貝爾經濟學家貝克(Gary Becker)曾點名李斯特為他極看好的未來諾貝爾獎得主。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繁多,如《第二次機器時代》、《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有時候,再明顯不過的事情,我們反而常常視而不見。1990年代末,我還是個年輕經濟學者時,就有過這樣的經驗。對經濟學界而言,那是令人振奮的年代,我有幸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度過這段時間,這兩所聲譽崇隆的學府正好是經濟學新浪潮的發展中心。
   綜觀歷史,經濟學一直由理論所主導,往往因為某些聰明絕頂的人寫下複雜的數學模型,勾勒出世界運作的抽象定理,而促使經濟學出現大躍進。隨著電腦運算威力和大數據的大爆發,經濟學專業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開始轉變。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重心愈來愈偏向實證研究,努力分析現實世界的各種數據。像我這樣的年輕經濟學者,在認清自己的聰明才智還不足以發展出新奇的理論見解後,我開始覺得,辛苦鑽研數據並從中找出一些趣的事實,也是可敬的研究方式。
   當時(現在也一樣)我們面對的重要挑戰是,如何釐清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是否真的是因果關係,或只不過相互關聯罷了。這件事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因果關係對公共政策的寓意重大。如果能找到因果關係,我們對於世界究竟如何運作,也會多一分重要的理解。
   隨機實驗大不易
   不過,要證明因果關係非常不容易,最好的方式是透過隨機實驗來證明。這是為什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新藥在核准通過之前,必須先進行隨機實驗。問題是,像我這樣的經濟學者探討的問題,不見得適合採取實驗室測試新藥的方式來作實驗。結果,我們耗費不少心力尋找所謂「意外實驗」—在依稀模擬隨機實驗的現實世界中碰巧發生的怪異事件。比方說,颶風橫掃某個城市,另外一個城市卻毫髮無傷,你或許以為哪個城市會遭受風災或多或少是隨機決定的。
   或以美國最高法院在1973年「羅伊對維德案」(Roe v. Wade)中裁定墮胎合法為例,在某些州,墮胎發生的機率從此大幅改變,但在其他州則未必如此。如果我們比較那段時間在不同州出生的嬰兒後來的人生發展,或許會對政策的衝擊多幾分理解,甚至有助於探討更深層的問題:例如,一個不受歡迎卻來到人世的嬰孩,往後的人生會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於是,我和其他許多經濟學家開始花時間尋找「意外實驗」。
   有一天,我碰到一個小我幾歲的經濟學家,從此一切都改變了。他的出身背景和我截然不同。他從來不曾進過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他大學念的是威斯康辛大學史蒂芬角分校,後來又拿到懷俄明大學的博士學位。他的第一份教職是在中佛羅里達大學教書—也不是什麼名校。
   現場實驗帶來新契機
   他的名字是約翰•李斯特(John List)。李斯特和我及其他著名經濟學家很不一樣,事後看來,他開創的研究方式顯然十分合情合理:在現實世界中操作隨機的經濟學實驗。但不知怎麼的,當時幾乎沒有人和他採取同樣的做法。受經濟學界的傳統及前輩經濟學家樹立的榜樣所影響,我們從來不曾想過可以在實際的經濟環境中,以真人為隨機實驗的對象,而且這些人完全不曉得自己是實驗的一部分。而這位卡車司機的兒子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不妨以偏見為例。如果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方式十分偏頗,大家會假定他是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同性戀等等,但是從來沒有人像李斯特和尤瑞•葛尼奇(Uri Gneezy)這樣,剖析表面上似乎基於不喜歡、討厭或純粹出於憎恨而展現出來的行為,並找出行為背後的潛在動機。他們的實驗(將在本書的第六章與第七章中討論)顯示,其實歧視背後隱藏的動機不見得是憎恨,有時候只不過是為了多賺點錢罷了。
   在我看來,真正的天才總是獨具慧眼,能看出明明顯而易見、但大家都視而不見的事實。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李斯特和葛尼奇是真正的天才,也是真正的開拓者,他們的貢獻可說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創新成就之一。本書是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深思熟慮又富於創意的學者如何透過上述實驗方法,解析日光之下的任何問題。
    實地進行的隨機現場實驗是非常有力的工具,而且各位很快會發現,這種實驗方式非常有趣。希望各位像我一樣,從閱讀本書中得到莫大的樂趣。

 史帝文•李維特(Steven Levitt)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目錄


導讀 人生無處不相關,隨機實驗定因果/林明仁
推薦序 整個世界都是經濟學家的實驗室/王道一
序言 現場實驗:經濟學研究的開拓與創新/史帝文•李維特

前言 放下預設鏡片看世界──探究行為的表相與真相
第1章 什麼能使鬼推磨?──誘因為何有效或失靈?
第2章 男女為什麼同工不能同酬?──分類廣告、迷宮和投球遊戲透露的事
第3章 誰說女性天生不愛競爭?──母系社會的啟示
第4章 落寞的第二名和歡欣的第三名──用得失框架激勵學習,消弭成就落差
第5章 為貧窮創造平等的教育起跑線──一個大型的幼齡教育現場實驗計畫
第6章 終結現代歧視的關鍵句──我不是真的討厭你,只是想多賺點錢!
第7章 小心選擇,你可能會自食其果!--尋找歧視背後隱藏的動機
第8章 自己的苦難自己救!--掌握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資訊
第9章 人為何會慷慨解囊?──做善事是因為菩薩心?還是虛榮心?
第10章 滿懷熱情也要冷靜分析──慈善事業突破傳統思維
第11章 誰還在憑想像做企業決策?──善用實驗擬定策略
結語 人生好比實驗室
謝辭
附註
詳細資料

ISBN:9789863206606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規格:15.1 x 2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 經濟/趨勢> 大眾/生活經濟學#XX#

    政策宣導

  • 為防治動物傳染病,境外動物或動物產品等應施檢疫物輸入我國,應符合動物檢疫規定,並依規定申請檢疫。擅自輸入屬禁止輸入之應施檢疫物者最高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應施檢疫物之輸入人或代理人未依規定申請檢疫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 境外商品不得隨貨贈送應施檢疫物。
  • 收件人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未將郵遞寄送輸入之應施檢疫物送交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銷燬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詳情請見 歐美加書店 購物說明
如對本產品有任何問題,請洽 歐美加書店 客服中心